準備座談資料的關係,又重看了一次「父之曆」。故事說著終年在異鄉的兒子, 在父親過世後回家參與父親告別式的過程。
不過還是沒將它看完……
本年是我父親過世後的第一年,前兩年幾乎是人間蒸發似的待在醫院照顧父親,而這期間,最常做的事便是回家,從台北到台東,然後再從台東到花蓮,回家不再是個靜止的名詞,而是個悲傷卻讓人必要變得強悍的動詞。父親辭世後,「回家」的詞性未曾改變,母親開始找回家的路,但她隻認識那條有父親在旁的回家路。而我,這長年在外遲疑的獨子,讓父親用葬禮一次推入了家門內,此後開始了一週又一週的回家,我回到一個家的集體中,做家事、款拜拜、買菜、養育父親的花、帶母親上醫院、賣衣……。我面對家,也面對了家眷,我卻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堅強。我想是父親,在我照顧他的那兩年,寂靜的將我塑構成一座或者頂替他的牆,然後才讓生命寂靜地,絕不客氣地將我帶往下一個階段。
振鴻 5月4日【Somebody 閱讀精選座談會】主題 / 回家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