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流動的電影,電影是停佇的文學。《解釋》、《挪威的森林》、《惡人》、《謎樣的雙眼》、《陪妳到最後》、《東京同棲生活生存》、《父後七日》、《珍愛人生》、《公主和她的戀人》、《裏斯本的秘密》,以上文學改編電影為「文學閱.影展」蒐羅的內容,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自4月23日(全國閱讀日)起至30日連映。
文明局長謝小韞展現,最喜歡到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看電影,對人間間吃力使命的人而言,電影是最好的停泊口岸。
她介紹,2006年「林榮三文學獎」的散文首獎得主劉梓潔取材自己經歷寫出《父後七日》,4,000字的散文已賣出45,000,000元票房。該片為2010年台北電影節競賽片並榮獲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獎。
《父後七日》是作者編導同名的電影,劉梓潔贈與簽名書給謝小韞。劉梓潔提到,自身喜歡比較電影跟原著哪一個比較悅目,當有人說原著悅目時,她就說我是作者,當有人說電影悅目時,她就說這是我寫的劇本;她覺得文學改編電影後,最大的贏家是讀者,因為概略享用欣賞兩者的樂趣,她等候看過電影的人能把原著找出來讀。
於該片演出「孝女白琴」一角的張詩盈稱,本來散文的主角是喪家,在電影裡面多了「孝女白琴」,多了一些跳躍與色彩。文學跟電影不同,很多人拿文學跟電影比較,兩者是不同的出發點,隻是用同一雙眼睛觀看。
我看過《解釋》跟《裏斯本的秘密》,後者為智利導演拉烏盧伊茲(Raoul Ruiz)封鏡之作,影片長達四個半小時,挑戰觀眾浮躁,前者小說比電影傑出。我想看《謎樣的雙眼》,它改編自薩契瑞(Edu ardo Sacheri) 的小說「秘密」(TheSecret),重現阿根廷70與90年代的時代氛圍,社會案件交織愛情故事,滿排彙我的,《惡人》我也頗有興趣,但是我怕被絕望感掩沒,以是猶豫不決中,荷蘭暢銷小說改編的《陪妳到最後》也很人性,刻畫丈夫在不離不棄地報告並陪伴癌妻走完最後的生命路線的同時藉由出軌尋歡尋求慰籍,揭開背離道德界線的真實愛情難題,壓力總是要有宣洩的入口,生與死本來就是慾望的交織。
4月23至30日,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一連八天舉行十部文學改編電影、連映二十場之文學閱.影展,每張票價100元,購票洽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櫃檯或兩廳院售票系統。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