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水墨畫家李元慶與診所醫師梁成福合作,由李元慶書寫,梁成福雕镂,在高120公分的手拉壞中,篆刻5178字金剛經燒製成陶藝品。
李元慶是國內有名畫家,卻不畫畫拚命寫隸書;梁成福為龍潭有名醫師,不特長術刀卻拚命刻字,他們兩人解決花上半年時間,在兩隻弘大陶土素坯上,一筆一畫一刀,「寫」完五千字的《金剛經》。
四年前,梁成福巧遇李元慶,激盪出無法言喻的藝術能量,兩人合作模式很乏味,先由李元慶在瓷陶等素坯上,寫出楷、篆、隸等字體,接著換梁醫師拿雕镂刀,不論陰刻或陽刻,刀法細膩,讓筆墨變得深度立體又有氣力。
誰責任(功勞)較大?看起來,梁成福隻是依循著李元慶的字,逐字逐刻,但陶雕最誘人是極富變化,大概循規也仍發揮,梁醫師笑說「觀者功勞最大」,終究要人靜心觀賞。
四年下來,兩人少說創作十萬字,舉凡風花雪月詩詞歌賦,以及《大悲咒》、《心經》以及兩套《金剛經》作品,淨化人心,當中又以《金剛經》頗受藝術與宗教人士歡迎,中台禪寺就蒐藏十二隻,每隻四百多字的陶雕作品。
兔年開始,兩人仍以《金剛經》為目標,挑戰尺寸最大的陶雕作品,當初想在高度一百廿公分、直徑四十四公分的陶土素胚,刻滿五千字,但發現字小距密,無法展現其氣勢,後來拆成高低集,兩隻圓錐陶雕恭錄佛經。
李元慶每日約三百字速率謄寫,以隸體為主,接著換梁醫師接辦,趁看診空餘刀刻,估算至多要耗費半年以上。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