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看過這種愛情喜劇了,杜琪峰與韋家輝將當年《孤男寡女》的感覺帶回來了。當然,過去十年他們沒有白過,這不是將《孤男寡女》的公式完全搬過來的複製品,而是令人有驚喜的升級版。
故事較《孤男寡女》沉重,也有一點點老掉牙的感覺。女配角高圓圓愛上花心(好色)的下屬古天樂,同時又面對癡心好漢子吳彥祖的追求。那是一個經典的愛情問題-要不顧全副地跟深愛的漢子一同,還是跟一個值得託付終生(但不太愛)的人一同﹖
故事最老掉牙的不是劇情,而是這個愛情問題。現代男女對伴侶的容忍程度行進了,就算被另一半瘋狂地精神厚待,也梗概忍上數年,最後被對方甩掉,所以基礎底細沒必要考慮對方能否值得託付終生。
良多年前已經有人說婚姻觀念稀薄,但其實那不是婚姻的問題,而是愛情再無永遠這個觀念。跟他或她在一同,我們隻會意識到我們現在一同了,卻不會想我們以後都會在一同。可否託付終生,不再是緊張的考慮身分。
但是天下上總有一些絕種的漢子。有人說純情的男生不存在了,隻存在Clubbing guys與表現上看似純情的Clubbing guys,不過其實真的會有很少數像恐龍般的好漢子存在,隻是他們不會像恐龍般大搖大擺地出現。當你將「永遠」踢出字典,就會趕上一個很熟習理睬永遠愛情的男生。Too good to be true,結果大所有人都不能把握那黃金機會。
也許,愛情變得愈來愈不誇姣,是因為我們愈來愈不信愛情是誇姣的。
當然,愛情不是一個好漢子排行榜的遊戲,不是選最好的就行。天意弄人,我們愛上的,屢屢都不是最好的。公正吧﹖我們自己也不完美,哪敢愛上完美的人﹖吳彥祖不斷問,這餐廳行不成﹖這白酒煮蜆弄得行不成﹖這設計行不成﹖即是令人想一種愛情「行即是行,不成的話就算你做什麼都不成」的宿命。
電影裡的高圓圓,最後選了好男生,或者梗概說是選擇了保存上的惡運,但保存上的惡運也許與愛情裡的惡運有進出。
* * * * * *
坦白說,演員方面沒有什麼驚喜-古天樂演的角色似曾相識,照舊那種沒有定力的輕浮漢子,不過今次他演的是一間投資公司的CEO,理應再帥氣一點、幼稚一點,但演起來跟一個普通白領無異;吳彥祖演的是癡情建築師,角色直線,貫徹癡情的本質,角色還是熟口熟面的,與《千杯不醉》的很似;至於高圓圓,第一次看她演的電影,但不算有驚喜。不過,雖然沒有驚喜,但古天樂的誇張不會令人惡感,吳彥祖的角色挺討好,高圓圓也很可愛。
演員沒有驚喜,那麼我說的驚喜來自哪裡呢﹖
在電影的機關上,古、吳、高三人數次在兩橦差别的建築物隔空對望,都頗有滋味。
吳彥祖在自己的辦公室,向着對面大廈的高圓圓飾演魔術,然後用布娃娃以手提電話給高唱《我願意》,古天樂在旁望着妒忌。高圓圓從手機聽《我願意》,場景是滿感動的。
最後古天樂與吳彥祖同時向高圓圓求婚,吳跪在高的跟前,古在對面的酒店吶喊,也不錯。
這種表達才略,遠比《孤男寡女》年代的愛情小品來的深化。對我這個小觀眾來說,是一種升級。
* * * * * *
也許我年紀真的大了,舊的永才是最好。
港產的愛情小品水準自《孤男寡女》就逐漸下降。鄭秀文年代的《瘦身男女》、《冬日的麼麼茶》和《我左眼見到鬼》等也還不錯,但到之後的楊千嬅系列就變得怪怪的。《新紮師妹》、《乾柴猛火》、《千杯不醉》等等,不是說不卓越,但那些電影形貌的愛情不深化,至多我從來不覺得女配角對男配角有深情。楊千嬅系列之後即是《十分愛》(其實我睇過的都記不住名字)等的鄧麗欣(Stephy)系列。那系列電影寫的愛情更不深化,隻是將愛情關係混雜欺瞞與倒戈,然後將癡情的變成傻瓜。
我已經搞不分明終究是這些電影將新世代的愛情變得膚淺,還是因為愈來愈膚淺的愛情才逼那些電影追上潮流的價值觀。
《單身男女》最令人驚喜的,是這電影講的愛情,不是這個年代認知的愛情,卻不失時代感。
xyz xyz軟體補給站 xyz資訊工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